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

台灣民謠基本介紹~學生小組限時報告

台灣民謠基本介紹

  1. 配合康軒第五冊第四課教材
  2. 以分組教學進行,透過聆賞、引導、小組討論、小組收選題目討論發表內容並練習、訂定發表規範及小組練習(每組90秒鐘)、小組發表呈現並欣賞各組發表成果,並從報告中了解學生不了解及誤解處提供修訂與建議。
  3. 藉此課程揭開本學期課程單元。
  4. 此課程安排能讓學生閱讀課本、統整並產生對台灣民謠的基本認識,以利後續課程安排,並凝聚新分組組員的合作默契。




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

歌劇與音樂劇角色組織圖

歌劇與音樂劇角色組織圖

        透過角色組織圖的可以讓學生更清楚劇情、音樂編配創作的脈絡、更能培養學生組織與邏輯能力,更從細微的線條分布等概念讓一張圖可敘述完整的劇情。

         此圖的完成以小組進行,由學生自行運用各種資訊完成資料蒐集,一來可激發各組的創意,更能培養閱讀的耐性與理解性。更有助於教師在歌劇音樂劇欣賞時,雖以段落播放,但學生較有組織性的欣賞。
         分享學生繪製出的角色組織圖:

(可從線條、顏色、形狀等分辨出角色在劇中的相對關係與劇情主要發展)
西城故事

杜蘭朵
四月望雨

悲慘世界

歌劇魅影

獅子王


2拍子音樂體驗~牛仔很忙

2拍子音樂體驗~牛仔很忙

教材來源:自編

教學單元:美妙的節奏

實施時間:共三週,每週45分鐘

能力指標(重大議題)

1-4-2 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設計關懷社會及自然環境的主題,運用適當的媒體與技法,傳達個人或團體情感與價值觀,發展獨特的表現。

2-4-5 鑑賞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作品,分析其美感與文化特質。

2-4-6 辨識及描述各種藝術品內容、形式與媒體的特性。

3-4-9 養成日常生活中藝術表現與鑑賞的興趣與習慣。

【性別平等】2-4-2 思考傳統性別角色對個人學習與發展的影響。活動中可發現學生傳球中性別之差異性,藉以學習尊重與等待一起成功的機會

【生涯】3-3-1培養正確工作態度及價值觀。→過程會因為很多不可空因素無法順利傳遞及專注,可在固定的次數內練習並依同達成傳遞成功之目標。

 教學內容:認識拍子與節奏在音樂上的重要性

  1.  認識單拍子與複拍子
  2.  練習大小肌肉的使用
  3.  建立共同目標,以具挑戰性之規畫讓全班能共同完成。
  4. 過程中重視情意的分享與支持。

教學成果: 


  教學反思:

1. 運用傳球更能感受到2拍子音樂的力度關係,並清楚從身體體驗中產生極佳的律動,有助於演奏2拍子音樂的演奏音樂性。

2.團體動力藉音樂媒介能一同產生全體專注及挑戰的向心力,並不斷提醒無責備無放棄無批評僅鼓勵與討論成功完成之策略。

胡桃鉗~中國之舞


胡桃鉗~中國之舞聞樂起舞









Indo eu~四拍子與旋律音形的練習

Indo eu~四拍子與旋律音形的練習


教材來源:

自編

教學單元:

認識四拍子與旋律

實施時間:

共2週,每週45分鐘

能力指標(重大議題):

1-4-2 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設計關懷社會及自然環境的主題,運用適當的媒體與技法,傳達個人或團體情感與價值觀,發展獨特的表現。
1-4-3 嘗試各種藝術媒體,探求傳統與非傳統藝術風格的差異。

2-4-5 鑑賞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作品,分析其美感與文化特質。

教學內容:

  • 熟悉上下行音型與肢體的空間性。
  •  能分辨聲音的音高。
  • 能分辨四拍子音樂的樂段及節奏型與身體統合能力之結合

教學成果:


人聲飛揚與音與音的距離


單元名稱:人聲飛揚與音與音的距離
教學年級
七年級
教學節數
兩節課
教學策略
小組教學法、角色扮演法、體驗式教學法
教材來源
康軒一上第五課
教學目標
1. 
認識聲樂曲的演唱型態。
2. 
確認           節奏並能適當表現。
3.  能分辨聲音的音高。
4.  認識並分辨大小二度及大調的組成。
教學內容
備註
一、準備活動
1.  Danish folk dance舞蹈練習:
熟悉「快走」「走」節奏及音樂的時間與肢體的空間性。    
二、導入活動
1.  複習歌唱Frère Jacques
分別以卡農、頑固低音(do sol do)、內在聽力、樂句分部演唱等演唱。
三、展開活動
1.  介紹各種演唱形式:
藉剛剛導入活動說明齊唱、獨唱、重唱、合唱以上四種演唱形式。
四、綜合活動
1.  以小組進行Frère Jacques歌曲各種不同演唱方式
分成8-10人一組,以抽卡方式,完成卡中指定之演唱方式。
                       第一節結束
一、準備活動
1.  複習Indo eu舞蹈:
熟悉音型的上下行、樂段及節奏型與身體統合能力之結合。
二、導入活動
1.  認識音程
老師唱出頭尾音後,學生再唱出整列音階。接下在再以手鐘及步伐踩出及按出音階。
三、展開活動
1.  認識大小二度:
以身體表示所聽到的二度是大或小,並藉鋼琴鍵盤說明大小二度之音程。
四、綜合活動
1.  中音笛吹奏:
老師吹出頭尾音,學生吹出音階。老師吹出音階,學生吹頭尾音。
第二節結束

準備舞蹈伴奏音樂




準備演唱形式牌卡

各組以抽籤方式決定演唱形式


準備舞蹈伴奏音樂

準備手鐘及童軍繩


準備鍵盤圖





教學評量
1.  課堂學生表現(參與度、反應能力、積極度)60%
2.  小組表現。40%






巴洛克之美

巴洛克之美~卡農的巧思


教材來源:

康軒八年級上學期

教學單元:

巴洛克之美~卡農的巧思

實施時間:

共四週,每週45分鐘

能力指標(重大議題):

1-4-1 了解藝術創作與社會文化的關係,表現獨立的思考能力,嘗試多元的藝術創作。
1-4-3 嘗試各種藝術媒體,探求傳統與非傳統藝術風格的差異。

2-4-6 辨識及描述各種藝術品內容、形式與媒體的特性。
2-4-7
感受及識別古典藝術與當代藝術、精緻藝術與大眾藝術風格的差異,體會不同時代、社會的藝術生活與價值觀。

教學內容:

  • .基本知識學習:巴洛克音樂特徵、創作手法、常見樂器。
  • 認識巴洛克常見器樂作品「組曲」、「復格曲」、「序曲」。
  • 樂句卡農創作精神與內涵
  • 聞樂起舞帕海貝爾卡農樂曲

教學成果:

                                                         小組進行卡農原位練習



                                                        小組進行卡農空間移動練習



教學省思與回饋:

  • 能藉著小組合作,藉己身之經驗,共同創作,並能減低器樂評量之差異性,能讓每位同學能從中體驗音樂的節奏與旋律。
  • 每周課程的引導讓學生更容易藉自己的肢體感受音樂的內涵與層次,並且能體驗卡農樂曲創作的奧妙與邏輯性,更能訓練學生專注與多元能力展現。

破繭重生‧戮力同心

口述/民族國中莊森雄老師(莫拉克風災時任甲仙國中輔導主任)
整理/陳建良心理師


孩子被大水沖走了?!
「莫拉克」的前兩年,我來到甲仙國中服務,它也是我教職生涯中第一所學校。200981,卸下訓育組長職務後,我接任輔導主任,上任七天就碰上八八風災。
風災前一天,校長叮囑所有老師都盡量下山。風災發生的隔天一早,才六點多,一位導師緊急連絡我們,因為有位小林村的家長打電話來,說他的孩子被大水沖走了。那時新聞完全沒有相關報導,山上的情況我們也無從得知。導師試著再回撥給家長時,手機已經斷了訊、不通了。
一直追不到消息的我們,趕緊想辦法聯繫甲仙鄉公所,請他們幫忙確認情況。直到八點多,鄉公所才證實山上災情確實嚴重,孩子在父親親眼目睹下被大水沖走,而「小林」幾乎滅村。當下所有人都不敢置信,平常了不起是淹水而已,怎麼也沒想到會是滅村的程度。而同一天下午,隨著鄉民傳消息出來說「小林真的沒有了」,加上一切消息的確認,一切漸漸成為不得不相信的事實。

在山下啟動災後因應機制
由於甲仙大橋在前一年卡梅基颱風時已毀損,臨時便橋也是每逢大雨就沖毀。八八後更加斷絕所有聯外道路,路況之差讓我們無法立即進去瞭解情形。
雖然只能待在山下,校長還是趕緊聚集我們幾位主任,討論災後因應工作。最初,災區民眾分批搭乘直昇機下來,傷者後送就醫,沒有受傷的便送到臨時安置所。因政府還沒有建立機制統一公告哪邊有傷患、哪邊有撤離民眾,加上緊急安置所四散各地,我們四位主任便先依區域分工,各自到不同的安置所等待,盡快掌握學生動態。
第三天、第四天,老師們開始到旗山區鼓山國小集中辦公。除了把每個人手上掌握的學生現況資料彙整起來,也大致討論後續各處室的分工。例如輔導室主要負責心理輔導;學務處負責掌握學生人數與物資調配;總務處著力於金錢的募集,找尋善心款項協助孩子;教務處則處理學校準時開學業務。空閒的時候,便動員老師到旗山社服中心幫忙搬運救災物資、協助資源的調配。

安心、祈福,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八八」的七天後,我們跟校長終於成功回到甲仙。走在路上,整個鄉寂靜無聲,災難後伴隨而來的寂寥感十分強烈。鄉裡的居民一個個無助、兩眼空洞地坐在路邊,甚至對外來人的出現都彷彿視而不見。
幸運的是,風災並未造成校園太大的損壞,學校不至於被迫異地復課。但許多家長的經濟都歸零,故我們先推行「安心就學」業務,由輔導室統籌相關資源,讓孩子開學時能有制服、書包、文具等。
校長及學校團隊更提到希望在開學當天營造一種「重新來過」的感覺,所以我腦海第一個浮現的是開學的祈福活動。在「慈濟」相關活動贊資源的協助下,開學時,我們便藉由祈福儀式讓學生認識災後的情緒,並請他們在卡片上寫下對罹難同學及未來生活的祝福的卡片,,掛滿校舍的走廊,讓祝福隨風飄逸,且讓每位孩子及教職同仁走過幸福門並由校長傳遞蘋果象徵平安及巧克力象徵巧妙克服障礙的力量。祈望一切在新的祝福聲中開始與並讓無形的生命能量充滿校園。

走出傷痛,走出代間輪迴
復原歷程中,我發現山上的孩子,對於人與金錢的消逝,似乎頗能接受。核心問題反而是孩子們普遍對自己的人生沒有期待與規劃,反正「我的人生有錢就花,沒錢還是可以過」,「再怎麼慘,國家也還是會幫助我們」。
很多人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在外面混不下去就回到甲仙,靠著領救助金過生活。心情鬱卒便喝酒,肝癌早逝、伴侶受不了而離婚者甚多,連帶產生高比例的單親及隔代教養家庭。若非在當地教書,我或許會誤以為是風災導致了失親與貧窮。但實際上,他們本來的生活型態就容易如此,更甚者相同模式不斷在代與代之間傳承。
從這些觀察與反省中,我開始逆向思考。趁著災後大量資源湧入的契機,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讓老師、學生在困境中看見新希望,持續保有對生命的溫度,也要幫孩子做到自我肯定及價值觀的重建,讓他們看到生命中新的可能性。後續規劃很多活動時,我都是這樣堅定自己的意念,沒想到自己愈做愈起勁,也讓愈來愈多人加入我們的行列。

心靈重建的資源需慎選
我很清楚孩子需要的是長期陪伴,許多心理重建的單位只能做短期服務,對於那些僅能來兩次、三次的單位,我都會直接婉拒。我不想讓孩子們被挖了傷,卻只被當成某些單位服務績效上的數據而已。也碰到很多心理相關工作者看見這塊大餅,主動跟我們接洽,人人都想寫計畫跟國家要經費。假救災之名,行私慾之實。
所以在接洽的過程中,我一定先讓他們知道這邊的現況,比如說孩子是不好帶的、有家庭背景的特殊性、先前有種種嘗試都失敗了。如果他們還是表現出專業與意願,也承諾提供長期的服務,我們才願意跟他們合作。

心輔人員療癒新傷也處理舊傷
那時週一到週五每天都有心輔人力進來,包含「學諮中心」、「杏陵」、「台愛克曼兒童及青少年體驗學習協會」、「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基督教聖公會」、「台北都市人基金會」都有跟我們合作。心理師們每次和孩子談完,我們秉持著輔導工作非只心理師一人,而是團隊的付出與謀事,心理師一週的僅不過是,更重要的是與孩子長時間相處的導師,所以我們力邀導師一同來參與孩子的輔導歷程,在每次個諮結束後,心理師及輔導室團隊都會與孩子的導師一同來討論,將一周所見及感受在這討論中以團隊的方式提供更緊密週全的輔導策略來服務孩子。他們會試著讓老師改變看待孩子的方式,有時調整跟孩子講話的語氣、眼神,孩子就變得比較好溝通、比較能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們內心對他們的期待。對老師來說,心理師不僅是提供孩子很訊息的寶地,更是專業輔導技能的傳授與心靈的支持。
而像「杏陵基金會」,雖然他們只專門討論「性」這個議題。卻沒想到因為這樣的成長團體,讓兩位女學生透過藝術媒材的表達,傳遞出她們感受到在性別議題上的困擾與遭遇也讓我們及時提供了相關支持與輔導策略在孩子身上。很多孩子的困擾其實與風災無直接關係,但因著風災帶來的資源,才讓我們有機會協助那些原本看不到狀況的孩子。

藝文療心,讓孩子找回生命力
風災後是進行「生命教育」最好的契機,我本身是音樂系出身,我堅持「藝術」是最容易讓人重新找回生命及美感的方式。災後兩個月的時間,我們將輔導講座,結合藝術內容,籌備出一系列的活動。包含明華園歌仔戲、爵士音樂會、管樂團音樂會、陳冠宇鋼琴王子鋼琴演奏會、梁文音小姐生命故事演唱會、到音樂廳看藝術表演等,也舉辦英文歌唱表演秀,提供孩子表現自我的舞台。
歌手梁文音小姐、輪椅天使余秀芷小姐前後來到學校演講。邀請時我會特別說明邀請他們來的目的與期待,並非要他們來唱歌表演,而是希望她們用自己的生命經驗來跟孩子對話,讓孩子暸解到生命可以如此不同。
每次活動我們很重視整體視覺設計與行銷,不僅搭設舞台、架設優質音響,也請設計師把活動的意象主題設計出來,統一製作舞台的帆布背板、邀請卡、及宣傳單。讓處處感動孩子與參與的每位,在細節的著手,讓整個氛圍更不一樣。孩子不僅感覺備受重視,自然也會對環境及社會有所尊重。

為孩子創造改變的動力,家長也得成長
學校過去有不少高關懷的孩子,一般人可能以為他們因為風災開始自我放棄,其實他們在風災之前就已經放棄自己。孩子沒有看到自己的「不一樣」,自然也不會想要讀書。
為了讓他們體驗到努力可以得到成果,並找到往前走的動力。我們針對高關懷學生開設了一個長期的團體。如果他們可以在一年內達到某些目標,最後的獎勵就是一起去溯溪、吃大餐。
一旦孩子對目標很有興趣、很想挑戰自己,自然就願意在一整年的課程裡投入。而溯溪必須從早上七點開始,下午四點才結束,過程中只能前進不能後退。不只可以學會相互鼓勵,也需要在遇到瓶頸時,坐下來討論因應的策略。過去那些在學校逞兇鬥狠的、滿嘴髒話、遲到、脾氣意怒的孩子,溯溪回來後,都有了改變。
再後來,我們把焦點移到家長身上。先是利用週末假期,邀請家長參加學校的家長旅遊、家庭共遊活動,增進彼此關係,接著開始策畫每個月第四個禮拜三的親職工作坊。所有的講師事先都有共識,要讓平常不善於聽演講的家長,從活動裡去感受、學習,讓家長更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久而久之,無須提醒,家長們自動會在每個月第四個禮拜三到鄉公所樓上的會議室報到。

手心向下,靠自己的力量變得「不一樣」
我發現甲仙的人都會批判這裡的孩子,好孩子去讀旗山國中,社經地位較弱勢家庭的孩子則留在甲仙。但他們其實沒想到,如果沒有把留在甲仙的孩子顧好,將來其他的孩子從外地回來,這個家鄉還是不會變好。
我想要讓社區的人看到孩子善良的一面,也希望孩子在接受幫助後,能開始學習手心向下,有能力去給予及付出。
風災後的隔年聖誕節前,我決定讓孩子靠自己的力量去協助依些人,而連絡了屏東伯大尼之家,那時該單位僅期待能提供相關生活用品。藉孩子的行動街頭募集物資,社區民眾被孩子的行動觸動,整個甲仙同心協力、發揮善心的情況下,我們竟然募到滿滿三台發財車的物資,還有四萬多的現金。啟程往伯大尼那天,甲仙鎮上的芋餅店全部自發性早起做芋餅,要讓我們帶去;學生的遊覽車上,也載滿了家長自己種的青菜。那種特別的回憶與感動相信是付出者與被協助者難忘的回憶與生命能量的傳遞。
也許風災真的很嚴重,他們或許已被支助慣了,但如果能提供適當的機會與刺激,他們就能夠展現自己的力量,發現自己原來可以不一樣。就像募集物資的過程中,我親眼看到一位賣檳榔的阿桑告訴孩子:「沒想到你們除了吃檳榔之外,還這麼善良、會做善事喔」,光是這樣一句話,那孩子整個人都變得不一樣了。

第二年開始,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剛開始當輔導主任第一年,都是孩子出現狀況我們才介入輔導。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隔年一開學我就要求分年級開個案會議,請老師們把個案提出來。然後邀請學務處、輔導室的老師一起個別化的討論預防及介入策略,必要時再透過風災名義去申請一些外部資源進來協助。
某些孩子因家庭支持力的薄弱,我們會替孩子安排專門照顧他的老師。學校的老師都義無反顧地在陪伴關照孩子,發展出超越師生關係的感人故事。像我們有位現在讀鳳新高中的小林村孩子,她的導師後來調校後,老師就直接讓學生住到她家,把學生當自己的女兒在照顧。很多動人的故事皆在八八風災的到訪中不段的上演。
從那一年由輔導室開始做預防篩選後,學校內偏差行為、高關懷的學生都能有效的提供輔導資源與策略,不敢說非常完備,但敢說孩子是在有愛的環境中不斷成長。

意念堅定,就會心想事成
一路走來,很幸運的是,我遇到一位很好的校長。每當我把我的想法告訴她,只要她覺得是對的,就會放手讓我們去做。她也會讓學校每個處室知道,這是屬於學校共同的活動,必須一起面對、分工合作。而遇到資金短缺,或是溝通不良的時候,校長就會出面幫忙協商。她總是全心支持我們,從不阻礙
這三年裡面,我深深體會到「心想事成」的道理。很多次當我想著「慘了!今年寒假沒有營隊讓孩子參加。」就會剛好有某某基金會要來提供我們經費。冥冥之中,總是會有好消息一直傳來。
在我的觀念裡,每次辦活動都不要先想自己有多少資源,才做多少事。相反地,我會很清楚知道我就是要做什麼,才比較好去談合作,別人也比較知道要如何協助我。每一個決策出來之前,我通常都已經在心裡醞釀很久。如果抱持堅定的意念,自然就會展現出決心,工作伙伴更能清楚感受到我的決心過程中就會願意投入其中,而當意念達到團結一致的氣勢時,凡事就會真的心想事成了!


莊森雄老師的輔導小錦囊

*     如何辦理手心向下物資募集活動獲得絕對成功?
1.     先打電話到捐贈單位確認他們的物資需求。
2.     幫學生分配路線,各班自行設計海報,討論募捐策略。
3.     協商綜合活動領域老師,預先帶孩子們認識該單位服務的族群(如智能障礙者)。
4.     出發前,學校預先在社區發傳單宣傳,請民眾於活動當天將自家多餘的物資準備好。
*     如何創造全人教育的活動,以「歲末傳愛到伯大尼」為例?
1.     募集愛滋活動:先至社區宣傳學生於某日會到街上募集物資,不強調多而是彼此的心意。活動當日安排老師與志工分配路線帶隊,讓孩子的付出感動社區街坊。
2.     傳愛當天:
上午:伯大尼愛心活動(學習感恩與付出)。
中午:牛排餐廳用餐(學習用餐禮儀、努力就會有回報)
下午:搭船遊高雄港(認識沿岸職業、環境生態)
整天下來,可以結合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社會教育、生涯教育、自然教育等。
*     最棒的團隊該怎麼形成?
1.     老師也需要被照顧,聚集學校老師,至屏科大辦理體驗冒險教育,讓老師之間的情感更為緊密,回到學校也能繼續保有工作衝勁。
2.     輔導室兩週聚餐一次,共同抒壓,也可以邀其他老師加入。期初聚餐,一起討論這學期想做的事;期末聚餐,就討論這學期工作狀況以及新發想。
3.     對於還沒認同這些活動的老師們,要「把最討厭的人變成最好的朋友」。主動詢問、邀請他們加入。有活動時,也分配一個工作讓他們有參與感,但不苛責或要求他們。
4.     外來的心輔人員面對的是最頭痛的學生,輔導室要幫忙跟老師說明輔導不會立即看到成效,隨時為心理師打氣,讓心理師能感覺也是敝校輔導室的一員,讓他們能自願的使用輔導室的所有設備,因為當心裡能有此舉動代表與輔導室是沒隔閡的。
*     如何讓大家不排斥輔導室,願意來談話?
1.     打造一個舒適的環境,讓環境有歐式的佈置氛圍,提供偏鄉孩子最缺乏的零嘴與飲品,讓孩子在諮商過程中除了有人聽他說話,還可以喝咖啡、吃餅乾,從食物得到味蕾滋養。
2.     將輔導相關活動轉化成正向嘉獎,告訴孩子:「你假如表現不好,可能要回教室喔」,或者「在教室如果表現不好,可能就不再讓你來喔」。

3.     在心理師結束團體或個案後,由輔導室提供咖啡、蛋糕,開闢下午茶對話空間。故意很誇張的對老師說:「心理師在喔!快來聊天。跟他們聊天整個人都會快樂起來喔!」鼓勵他們來宣洩家庭、生活、工作上的情緒。讓疲於工作的老師也能有心靈上的支柱與專業的輔導技術對話。

生涯發展教育融入藝文領域教學~俄羅斯音樂篇

教學設計名稱
聞樂起舞~俄羅斯篇
教學設計者
莊森雄
教學目標
1.透過俄羅斯音樂作品,分析了解國民樂派音樂作品。
2.以小組進行創作演出,讓彼此學會應有的工作態度與合作的價值觀。
3.了解音樂表演活動不僅只有器樂的演奏,還包含了多元呈現,也讓學生了解工作地圖上的多樣性。
設計理念
1.透過聞樂起舞、並以小組進行創作。
2.重視小組彼此間的討論與創意。
3.學會如何透過教師的引導進行音樂的分段與元素。
4.學習如何與小組成員進行
教學活動方式
達克羅茲教學法
教學資源
小型打擊樂器、簡單生活環境中媒材
適用年級
二年級
建議教學時間
 5節每節45分鐘
學習領域
能力指標
1-4-2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設計關懷社會及自然環境的主題,運用適當的媒體與技法,傳達個人或團體情感與價值觀,發展獨特的表現。
議題能力指標
3-3-1培養正確工作態度及價值觀。
教學活動設計內容說明
第一節
活動一 練習基本樂句辨別
活動二 認識柴可夫斯基
活動三 進行分組及分工

第二節
活動一 體驗不同音型可用之肢體律動
活動二 運用「音畫」進行胡桃鉗芭雷舞曲音樂欣賞教學
活動三 認識輪旋曲曲示

第三節
活動一 引導聽辨胡桃鉗輪旋曲式ABACA
活動二 小組開始討論各段落肢體呈現
活動三 小組進行加入簡單媒材進行創作

第四節
活動一 小組進行最後彩排
活動二 小組成果展現並進行成果錄製

第五節
活動一 小組借錄影檔進行互評及回饋
活動二 教師介紹不同音樂工作地圖
反思與回饋
1.可進行小組成員準備過程中的互評與自我反思。
2.透過小組之間不同潛力之同學能有效的讓他們學會如何彼此溝通與接納意見,讓異質性高的小組能彼此協助並共同獲取成就感。




小組呈現,小組成員必須從不斷意見衝突交換後呈現出小組的共同創作。

透過簡單手邊媒材,激發學生創意及彼此間的溝通,並展現各組間之自信。




















20分鐘讀完一本書,共鳴讀書法!\渡邊康弘著

共鳴讀書法步驟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