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帕海貝爾卡農小組即興

教學生涯第一次實施如此小規模的班級
九人而已呦!且分組也區區兩組
樂曲欣賞為帕海貝爾卡農,課程將近十次後默默發現人數也會影響課程的效度
可觀摩及彼此激發動力的能量較少
這次的開始自己覺得不容易,看似沒什麼,大家常用的方法,但這呈現真的花不少力量。


這學年真的可以再來增能看看如何讓小規模班級也能引導更精緻且更融入的教學模式。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Bach, Minuet in G major, BWV Anh 114


宮廷舞蹈身體能融入其中的確不易,
在巴洛克時期音樂中,無標題性的音樂作品,且具有排列設計一番的風味,當然也須讓他們感受一下同旋律不同風格的創作

此為小步舞曲吹奏前的音樂體驗,從三拍子到四拍子,從原汁原味到jazz,簡單步伐與肢體移動,可是需花不少時間與動作解說一步一步完成,並再專心聆聽音樂的引導。

四拍子爵士部分,更開啟不少同學的身體樞紐,這次未安排手部分的律動,但他們就自己動起來了。下次課程間奏部分應該可以讓他們自由即興,更能完美感受樂風的變化。

三拍子小步舞曲:
1.以圓形為隊形。
2.舞步為簡單的左右左、右左右。
3.圓形中報數1212,1原地採步伐,2如影片移動。
4.hope訊號後,2逆方向移動。

四拍子:
1.內外兩圈。
2.運用腳進行對話,第二樂句用菱形部,進行肢體移動,原地→右前→再右前→轉身。
3.以上進行兩循環。

三四拍的體驗:
1.感受樂曲不同律動及速度的變化。
2.熟悉旋律,加深對音樂的認知以利進行直笛吹奏。

2016年10月5日 星期三

水上音樂第一號組曲布雷舞曲


前言

巴洛克音樂有著很深刻的對比、很明確的數學意涵
透過圖形,排列組合,產生對比與排序
過程中主要讓學生感受組曲中舞蹈的韻味

步驟

感受-巴洛克音樂的風格特色、舞蹈風格、音樂風格
想像-透過圖形、幾何圖形、數字排列、段落安排等等去了解體驗感受
實踐-此堂課先依照老師的引導進行實踐,接下來有各組依照此次經驗在進行該組的聞樂起舞
分享-透過拍下之影諞分享自己的感動,除了專注、更需融入音樂中、配合作曲家的構思完成該段落知表演,是一場深入的音樂欣賞

反思


        音樂剪輯應該再多些前導音樂,讓同學可以抓到時間點開始
腳的部分少了些提醒,未能跳出小拍點的輕巧反拍動作,可以更加提醒讓布雷舞曲更具風味
巴洛克音樂組曲有這時做的體驗,更能感受出對比、數字的概念,完成時更有不少同學說自己好厲害。哈哈,老師也覺得你們好厲害。

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

中學音樂欣賞教學概述理論篇

中學音樂欣賞教學概述理論篇

p14-15的四大教學法摘述可以做為教學活動設計參考與相關運用。

音樂評量標準及示例

音樂科評量標準
網頁裡提供了相關音樂科內容標準、表現標準、評量作業示例

的確教學需有一個明確、理性、量值化均衡的支持,才能有目標且能教學反思並進
目前網站內容已有大部分的示例可以參考,並能直接下載運用相關表件

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

香港藝術教育音樂課程指引


香港藝術教育音樂課程指引
此連結中,p73-134,有示例、評量表件、創作學習單等資源。
表件中更包含了,聽辨、創作、評分標準、實作(表演、歌唱)過程等有不錯的參考。
還有欣賞音樂會的學習單設計也在其中

全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

一個蘋果,半個蘋果,四分之一蘋果看來學生能理解
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讓學生有點困惑
再來說全音符,二分之一音符,四分之一音符這樣說很像有點感覺
最後發現,四分之一當作一個心跳聲,二分之一等於幾個心跳聲呢?
全音符等於幾個四分之一心跳聲呢?嘿嘿!
有點感覺了,那就用氣球來體驗一下囉!

2016年9月18日 星期日

「衍生式音樂學習法則」(A Generative Approach to Music Learning)

轉載何育真 Yu-Chen Ho衍生教學法在「音樂理論與實作」通識教育課程之應用


            是一個全面的學習環境(a holistic learning environment)須包括六大成分系統:內容(content)、情境(context)、行為(behavior)、認知表徵模式(mode of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認知技巧(cognitive)、態度氛圍(attitudinal climate),這六大系統須相互統整與互動,如此會建構成一個網路,以提供一個環境給學生,讓學生增加對於音樂的了解。
衍生式音樂學習法則理念分述如下(林小玉,2004a;林小玉,2004b 陳曉氛,2006;何育真,2014Boardman, 1988aBoardman, 1988bBoardman, 1988c Boardman, 1997Boardman, Andress, Pautz, & Willman, 1998),基本原則如下:
一、學習是一種動詞,強調學習的過程性:音樂聲響是認知(cognitive)的符號表徵、也是情緒活動(emotional activity)的符號表徵,所以會以一種協同合作(synergism)方式存在,整體會比部分和要大,而學習環境也必須是整體的,在其中,認知、情意及技能的過程在學習情境中要能相互作用,否則學習的品質將會有所限制。
 二、認知表徵模式(Mode of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學習的觀念經由三種表徵形式發展,學習者因而獲得與呈現其理解,內容包括:(一)動作表徵:學習者以外顯的動作呈現觀念,藉由觀察與模仿,以非口頭、非言辭的「做出」(Acting out)習得的觀念,因此學生可以運用行為或動作展現其 認知。(二)形像表徵:學習者會在心中形成圖像,實際的圖像可以輔助此階段的學習。即使音樂不存在時,也須將音樂的概念內化,將音樂與圖像作出聯結,並能將圖像轉化成聲音,或運用圖像式的語言(例如高到低,長或短)來形容所聽到的音樂。(三)符號表徵:學習者逐漸能將已內化的概念與音樂符號作聯結,進而能運用樂譜來記錄樂想,以及能運用音樂術語解釋所聽到的音樂。
三、內容(content):音樂元素概念可分為十項:節奏(Rhythm)、曲調(Melody)、音色(Timbre)、 力度(Dynamics)、語法(Articulation)、和聲(Harmony)、織度(Texture)、 曲式(Form)、表現性(Expression)、時地風格(Time and place),前七者為單獨的音樂元素概念,後三者曲式、表現性、與時地風格為音樂的整體概念。衍生式音樂學習內容強調音樂觀念的形成,音樂的學習亦仰賴觀念的發展,對所有音樂元素應逐漸累積其所涵蓋的觀念建構音樂知識。
四、音樂的情境(context)音樂的情境必須包含各種風格及類型的真實音樂,例如情境選擇的準須必須是須具備美學價值的音樂作品、或作品必須隱含清晰的音樂概念等。
五、行為(behavior)學習因學習者主動參與音樂的脈絡之中而發生,學習者藉由演奏 Performing,唱或奏)、敘述(Describing,以律動、視覺圖像或語言符號去對音樂作出反應)、創造(Creating,即興或作曲)與音樂互動。
六、認知技巧(cognitive skill 認知過程包括回(Recall)、轉化(Translate)、轉移(Transfer)、應用(Apply)、分析(Analyze)、應用(Apply)、擴展(Extend)、綜合(Synthesize)與評鑑(Evaluate)等技能,Boardman亦依據認知技巧的層次提出教學策略,分成「低層次」、「中層次」、與「高層次」三個層級。其中轉移是屬於中級的認知技巧,例如學生不僅 2014 Conference on Teaching Excellence Oct. 30 , 2014 5 能運用聲音唱出大小聲,並能運用到如何將節奏樂器演奏出力度不同的樂音。
七、態度氛圍(attitudinal climate)這是一種積極正向的態度氛圍,教師要能在學習環境中幫助學生獲得情意表達的 美感體驗、正向的對自我的概念、以及在音樂演奏或即興、創造過程中能有喜樂的態度。

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

布盧姆(B. S. Bloom)認知情意技能領域簡介

布盧姆(B. S. Bloom
·                  美國教育學者布盧姆B. S. Bloom)將教育目標分成三大領域:
1.         認知層面(Cogintive Domain
2.         情意層面(Affective Domain
3.         技能層面(Psvchomotor Doain
·                  在「教育目標認知分類手冊」一書中,將認知領域分成六個層次:
1.         知識(Knowledge:即是記憶、認識,能回憶重要名詞、事實、方法、規準、原理原則等
2.         理解(Comprehesion:是要能對重要名詞、概念之意義有所掌握,能轉譯、解釋
3.         應用(Application:指學生能將學得的抽象知識,包括知識概念、方法、步驟、原則通則等等,實際應用於特殊的或具體的情境中。例如,能利用槓桿原則來打開汽水瓶蓋
4.         分析(Analysis:指對某種用以溝通的訊息,包含的成分、元素、關係、組織原理等加以分析解釋,從而使人更能理解其涵義,並進一步說明該訊息的組織原則及傳達效果
5.         綜合(Synthesis:指學生能將學習到的零碎知識綜合起來,構成自己完整知識體系,或呈現其間的關係
6.         評鑑(價)(Evaluation:指學生能再學習後對其所學到的知識或方法,依據個人的觀點給予價值判斷。例如,評價編序數學法的優缺點
·                  提倡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對所有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各自所需的學習時間,則每個學生的成就都能達到精熟的地步,是屬於一種針對個別差異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精熟學習的限制在於大班教學上較無法實施
·                  布盧姆針對精熟學習所提出五點教與學的策略:
1.         將教材區分為多個小單元
2.         針對教學目標,每次測驗的題目,不要太難,始所有學生都能達80~90%精熟
3.         每次測驗後,都讓學生核對成績
4.         學生學習較快者,在等待時間施予充實教學,以擴大或提升其知識的範圍或學習能力
5.         在學期結束舉行期末考試,試題包括全學期所學會的多個小單元,因而在成就上預期會有80%的學生有甲等的成就
·                  2001年修訂版將教育目標分成兩個維度(安德森修正最高層次為創造):
1.         知識內容維度 
o             事實性知識
o             概念性知識
o             程序性知識
o             後設認知知識 
2.         認知歷程維度,其中知識與學習保留(retention)有關,其餘五者和學習遷移(transfer)有關: 
o             記憶(Remember:是從長期記憶中提取相關知識
o             理解(Understand:從教學訊息中創造意義;建立所學新知識與舊經驗的連結
o             應用(Apply:牽涉使用程序(步驟)來執行作業或解決問題,與程序知識緊密結合
o             分析(Analyze:牽涉分解材料成局部,指出局部之間與對整體結構的關聯
o             評鑑(Evaluate:根據規準(criteria)和標準(standards)作判斷
o             創造(Create:涉及將各個元素組裝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且具功能的整體
·                  情意領域(由安德森及克拉渥爾Anderson & Krathwohl提出)中的行為目標:
1.         接受(Receiving:在學習時或學習後對其所從事的學習活動,自願接受並給予注意的心態。覺知情境的存在、有主動接受的意願、有意地加以注意
2.         反應(Responding: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並從參與的活動或工作中得到滿足。默從性的反應、自願性反應、滿足的反應
3.         評價(Valuing:指學生對其所學,在態度與信念上,表示正面的肯定。價值的接受、價值的肯定、價值的實踐
4.         組織(Organizing:學生對其所學價值內化、概念化,納入他人格特質中,成為他的價值觀。價值概念化,組成價值系統
5.         内化(Characterizing:綜合個人對其所學,經由接受、反應、評價、組織等內化過程之後,所獲得的知識或觀念形成個人品格的一部分,品格形成
o             素還(真)呷豬內(臟) 應、評織、
·                  技能領域(由辛普森Elizabeth Simpson提出)中的行為目標:
1.         知覺作用:個體能運用感官獲取所需動作技能的線索。刺激辨別、線索選擇、動作轉換
2.         心向作用:在動作技能學習之前,已完成心理上的準備。心理傾向、動作傾向情緒傾向
3.         引導反應:示範者引導下跟隨做出反應。跟隨模仿、嘗試錯誤
4.         機械反應:是指技能學習達到相當程度,手眼協調的動作以臻於習慣化的地步,不須特別注意,即能表現出像機械運轉般自動地反應
5.         複雜反應:多種不同反應的動作技能,已經學習到熟練的地步。動作定位、自動作業
6.         技能調適:技能學習臻於精練地步之後,能夠配合情境的需要,隨時改變技能的組合去解決問題
7.         創作表現:可以進一步運用之以從事超越個人經驗的創新設計

轉載自http://edu-exam-note.blogspot.tw/

20分鐘讀完一本書,共鳴讀書法!\渡邊康弘著

共鳴讀書法步驟如下